【開箱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參雜了努力的幸運。21天寫完一份研究計畫?!

--

我申請的是109年度的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已順利通過甄選,目前在進行結案報告的撰寫階段。
投稿的類別為人文司,題目為「原住民樂齡講師教學困境與培訓需求之研究」。

看到這聳動的標題,一定要先跟大家打個預防針

不要學我!不要學我!不要學我!

當初其實在正式開始寫研究前有排個大致的甘特圖,打算是從學期中開始寫,大約半年的時間,時間抓得蠻充裕的

但後來因為親善的事情真的太多、太趕,因此就一直延宕了進度,一路拖到2月才開始動筆(中間還歷經了改題目的慘痛回憶)

最後寫完定版的研究計畫只花了21天,我認為有很多應該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所以這篇文除了會分享我怎麼撰寫研究計畫外,也會有個人的小檢討。在開始前附上陪我無數個寫計畫夜晚的打氣歌,邊聽邊讀文章吧!

蘇打綠-你在煩惱什麼

PART 1 — 前言

*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是什麼
*為什麼當初要寫科技部計畫
*寫科技部計畫需要有什麼先備能力

.

1/ 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是什麼

它是科技部所屬的一項學生研究計畫,分為許多不同的類別,從工程、商業、人文等都有,各個領域的學生都有可以發揮的空間。

主要分為初審和結案,初審須提出此研究的預期結果,若有通過甄選則會有48,000元的研究經費;結案則須做出明確的研究結果並上繳。

更多問題請看:https://www.most.gov.tw/folksonomy/qaList/52140c91-c680-44bb-9f91-c3a2966f4712?l=ch

.

2/ 為什麼當初要寫科技部計畫?

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有推甄研究所的計畫,因此想要有個能向教授說明自己具有研究能力的證明。

另一方面是自己蠻喜歡做研究的啦😂(雖然後來寫科技部計畫寫到痛不欲生lol,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

3/ 寫科技部計畫需要有什麼先備能力?

我個人的建議是有修過研究法再來寫會比較上手,當然之前也有聽說過有人是沒有修過研究法最後照樣通過甄選的案例。

但以我們系(成教系)而言,有修過教育研究法會讓自己比較有方向的知道研究架構該怎麼訂、文獻探討該如何做,前期會少一些自我摸索的時間。

另外,我認為邏輯也是蠻重要的一項技能。好的邏輯能力能讓自己更快抓準要找的文獻內容以及編寫順序,也能讓自己知道該定出怎樣的研究架構。

PART 2 -我怎麼寫研究計畫?

先從順序開始說起好了,僅供參考:)

大量閱讀相關文獻找方向>擬定題目>研究背景與重要性>研究目的與動機>文獻回顧與探討>研究步驟、方法、工具、對象>預期結果>摘要、前言

這部分只會分享「擬定方向與題目」、「研究背景與重要性」和「文獻回顧與探討」的書寫方式喔~

.

1/ 擬定方向與題目

擬定題目會花非常非常多時間,建議可以先找指導教授討論有興趣的方向,再請教授給自己一點建議

當初我先抓了一個很大略的方向(偏鄉教育),接著大量閱讀相關的文獻,再從這些文獻中的關鍵字滾雪球式的找到其他文獻,藉此慢慢找出有興趣的研究主題。

每筆文獻都有關鍵字(見最下行藍字)

2/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在閱讀完大量的文獻後,可針對題目大致列出背景及整理出幾個小項目。

例如我寫的題目是「原住民樂齡講師教學困境與培訓需求之研究」,背景就要書寫到台灣邁入高齡社會,政府推動樂齡學習、原住民議題興起,因此進行原民教改⋯⋯等。針對教學困境我整理出三個主要問題:語言、文化、價值觀,並且在最後總結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嚴重性,加深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仰賴文獻閱讀的多寡與抓重點的能力,建議可以在下筆前先想好書寫的邏輯架構,會讓這部分更有力。

大致的書寫邏輯推導順序

3/ 文獻回顧與探討

這部分我算是小有心得,還有被審查委員稱讚唷😳

沒有在唬爛的啦!

這部分也須從題目延伸,例如我分為「原住民樂齡講師教學困境之意涵」與「原住民樂齡講師培訓需求之意涵」兩個非常簡單的項目。

內容書寫的部分一樣可以先從尋找關鍵字開始,例如我會先在Google scholar上搜尋「樂齡講師 教學困境」,大致整理出問題後再列書寫大綱(如上一部分的邏輯推導圖)。

透過大量的文獻閱讀也能逐步將自己的書寫架構修改的更加有力,例如我原本只有打算列出原住民樂齡講師會遇到的困境,但後來參考其他研究後,發現可以從「樂齡講師需要什麼技能」>「沒有這些技能會帶來什麼問題」>⋯作為書寫,會讓原住民樂齡講師的教學困境有更加急迫的感覺。

邊找文獻邊打內容,真的很沒效率!

將可引用的文獻出處與內容整理在表格中,方便後續書寫時直接使用

通常我會將每一部份所需要寫的內容整理在左方的表格中(由左至右分別是:出處、內容、架構分類),並將每筆資料分為不同的架構分類。

將所有資料一次蒐集完後再下筆,這樣可以節省許多邊找資料、邊想該寫什麼內容的時間,在有清楚架構的原則下,也能讓內容更有邏輯與層次感。

.

總而言之,我一樣建議先透過大量的文獻閱讀,去了解自己該寫什麼內容,同時參考其他研究者的書寫順序逐步調整大綱,最後再思考如何寫才能讓審查委員了解這份研究的急迫性,讓自己甄選通過的機率增加!

PART 3 -寫後檢討與反思

還是要再強調一次,花這麼短時間內寫完研究計畫真的不要嘗試,我覺得自己能通過甄選實在是「參雜了努力的幸運」。

也因為寫研究的時間非常趕,我幾乎是沒日沒夜、厭世到底的一直看著各種文獻,腦袋幾乎24小時都在運轉(誇張了),尤其我寫的題目的資料有夠少,找資料、想架構真的快發瘋。

還記得當初寫研究計畫時親善剛好約了黃花風鈴木野餐,我永遠忘不了看著黃花風鈴木的當下竟然被感動到哭(終於可以看文獻以外的東西)。

就是這片讓我熱淚盈匡的黃花風鈴木XD

歷經無數個邊寫邊哭的夜晚,數不清有多少次想要放棄的念頭,都在接到甄選通過通知的當下得到了存在的理由。

最後,強烈建議往後有意寫科技部計畫的人,找到合適的指導教授(我愛雅慧),同時早點動工,才不會像我一樣兩個月趕研究的日子過得跟喪屍一樣😂

謝謝當初聽我抱怨科技部計畫的劉熊熊,想你啦

最後的最後,很謝謝在這段日子一路給我鼓勵的人們。大專生研究計畫真的是個非常好的機會,誠心推薦給所有對研究有興趣或想訓練邏輯思考與分析能力的人。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到我的臉書詢問 @劉沛淇,或是寄信到 liu310256@gmail.com,不用客氣喔❤️

話說我還沒做結案呢,結案後的心得會有人想看嗎🤣🤣🤣

終於看完文章了!怎麼覺得每次都在挑戰長度的極限😂10個掌聲:好讚!分享的好詳細呀~20個掌聲:燃起想做研究的衝勁了🔥30個掌聲:我決定要申請明年度的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50個掌聲:敲碗結案心得🤤

--

--

劉沛淇 Becky Liu
劉沛淇 Becky Liu

Written by 劉沛淇 Becky Liu

命中缺水💧 開箱一些我想寫、或你想聽的事 | ✉️ liu310256@gmail.com

Responses (1)